運動創傷|江旻憓前十字韌帶兩度斷裂須手術重建 物理治療師拆解復康過程
撰文: 吳霆俊
發布時間: 2024/08/12 18:14
最後更新: 2024/08/12 18:27
於巴黎奧運奪女子重劍金牌的劍后江旻憓,膝蓋前十字韌帶曾兩度斷裂,需開刀做重建手術。能夠踏上五環殿堂,術後復康與訓練所花的毅力絕不可少。究竟前十字韌帶斷裂否是一定要做手術?術後復康過程如何?多久方可再做運動?交由物理治療師講解。
4類情況一般建議做手術
康現物理治療中心創辦人、註冊物理治療師吳廣儲(Oscar)指,前十字韌帶斷裂並非必定要做手術,需視乎情況而定。以下4類情況一般會建議做手術——常進行高強度運動的年輕運動員,運動專項牽涉大量急停轉向的動作,受傷後膝關節不穩定容易鬆脫,或半月板及內側韌帶撕裂的病人。「若忽視病況,半月板撕裂至無法修補、需求切除的話,膝關節提早退化的風險便隨之大增。」
若單純為前十字韌帶斷裂,運動需求不大、膝關節穩定的病人可嘗試進行保守治療,即以電療消腫、控制初期炎症,再配合手法治療和復康運動,回復關節活動幅度。
惟保守治療的階段性成效難以預計,重建手術則歷史悠久,亦有規律的物理治療復康階段,可參照數據與過往例子預計成效,故大多運動員均會選擇手術重建,應付接踵而來的比賽。
術後首3個月為治療黃金期
手術後膝蓋會出現痛楚及腫脹,走太多路、上落樓梯都會痛。病人需同時開展復康計劃,按階段達致7大目標:防止重建的前十字韌帶再度撕裂、減少膝關節腫脹及疼痛、回復膝關節活動幅度、改善下肢肌力、改善本體感覺及平衡力、維持心肺功能、改善生活功能及運動表現。若完全不做復康訓練,雙腳肌力會變差,基本跑跳也難以應付,即使追巴士跑兩步也覺困難。
術後首3個月是治療黃金期,主要以消腫及簡單肌力訓練為目標,基本流程如下:
- 第一個月:以消腫減痛、保護已重建的十字韌帶、回復活動幅度為目標。病人應減少久站和步行的時間,因即使連續行走十數分鐘也可使膝蓋腫脹。可按需求進行冰敷及電療,同時練習膝蓋屈曲和伸直。膝蓋伸不直或增退化風險,接連影響盤骨甚至腰部,更有機會誘發腰痛。
- 第二個月:膝關節消腫無痛,活動能力有改善後,可開展肌力訓練以保護關節,如做深蹲。
- 第三個月:繼續提升肌力水平,提升整體感覺及平衡力訓練難度,增加帶氧訓練強度及時間。
按階段復康切忌急進
完成首3個月復康訓練後,若膝關節大致消腫和沒有疼痛,第4至7個月即可循序漸進地開展功能性訓練,如開始跑步,練習起跳落地、急停轉向的正確技巧,爆發力訓練如衝刺跑,以 敏捷度訓練、跳躍訓練等,7個月後便將進行一些運動專項訓練。
病人3至6個月可日常活動,至少9月12個月方可進行高強度的競爭型運動。Oscar提醒,病人於復康期間應注重休息,並時刻觀察膝關節有否腫痛及其活動幅度,出現膝關節水腫、疼痛增加即表示運動安排太急進或作息欠佳,應減低訓練密度與強度,忌過份進取。
復發風險高 3成年輕運動員術後兩年再傷
前十字韌帶斷裂的復發風險甚高,Oscar引述研究數據指3成年輕運動員術後兩年會再出現前十字韌帶撕裂。而此3成人內亦有2成人因避用受傷腳,而令另一隻腳受傷。另外,有一至兩成患者術後6年內需再次重建十字韌帶,運動需求愈高者風險愈大。
復發風險高低,取決於復康過程與病人重投運動的時間。假如首3個月復康不足仍進行高強度運動,由於自身移植至股骨和脛骨的筋腱固定需時,加上四頭肌、膕繩肌肌力太弱或無法保護十字韌帶,病人的起跳落地、急停轉向的技巧仍無改善,再受傷的風險便隨之增加。
從統計數據參考,完成復康後8成人可進行一般運動,6成半人可回復至手術前水平,卻只有5成半可應付競技水平的運動。復康過程需時長且不容易,更講求當中所花的努力。
術後黃金期復康運動教學
Oscar建議以下3種術後復康運動,適合於手術後不同階段進行,並由復康教練趙浩延(Zack)示範。
- 1/ 膝關節末端伸直運動(適合術後首月做)
做法:身體挺直,核心收緊。以彈力帶固定膝蓋,收緊大腿前側肌肉、對抗彈力帶的阻力,伸直膝蓋,視乎能力維持約3至10秒。
功效:增強股四頭肌肌力,改善膝關節伸直功能。
*每日都可做,但膝關節若出現紅腫熱痛、活動幅度變少即應休息。
- 2/ 深蹲(適合術後第二個月做)
做法:初期可倚在凳前做自體深蹲,當臀部或大腿後側觸碰到坐墊,或屈膝角度至90度,維持約3至5秒即可站起。若膝蓋沒明顯腫脹、關節幅度沒減少,可逐步使用啞鈴、槓鈴增加負重。
功效:改善下肢肌力和協調,支撑身體做運動。
- 3/ 單腳着地(至少術後4至5個月方建議嘗試)
做法:站在箱子上,跨步着地,模仿運動時急停落地的動作。着地時支撑腳需以單腳深或半蹲姿勢維持平衡,膝蓋不能向內扭。
功效:讓患者學習正確且安全的單腳落地技巧。
重投運動前自我測試
Oscar建議病人先進行自我測試評估能力,達標方重投運動,可減少再次受傷的風險達3成半。可參考以下其中幾種:
- 1/ 單腳下肢肌力測試
做法:於座椅前單腳深蹲,保持身體穩定,於膝蓋不向內扭的情況下做10下。
若可完成10下,可應付一般生活。若需參與跑步賽事,則至少需完成20下。
- 2/ 單腳向前跳躍測試
做法:患者單腳站於起點,以單腳盡力向前跳,需站穩至少2秒。從起點測量腳踭着地之距離,左右腳交替做,以評估下肢力量、平衡能力及動態穩定性。
左右腳彈跳距離差距少於兩成者,可應付簡單跑步。若要高速跑動,兩腳差距不應超過一成半,高強度運動者兩腳差距應少於一成。
- 3/ 單腳連續側向跳
做法:設兩條相距40厘米的白綫,30秒內來回於界外單腳跳躍,不得踩界,並計算連續成功的次數。雙腳交替做,以比較左右腳能力。
用以評估下肢力量、平衡力、動態穩定性與快速橫向移動的敏捷度。兩腳的成功次數差異不超過1成,方可安全應付高水平運動。
預防復發3大貼士
- 訂定清晰目標
復康目標為基本活動就夠,抑或回復受傷前水平,還是需應付競技性運動?病人宜認清自身需求慎重決定,因復康計劃取決於個人目標,訂定後需嚴謹地按計劃執行。
- 重投運動前先做測試,評估自身能力。
- 尊重術後康復的生理過程,自身移植至股骨和脛骨的筋腱固定需時,至少半至一年方可應付較高強度的運動,忌操之過急、輕視風險。
註冊物理治療師 吳廣儲
- 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士
-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(榮譽)理學士
-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現代針灸康復深造文憑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